很多故事說穿了其實沒什麼了不起,原來主角就是兇手,原來主角已經死了,原來主角是外星人,這些點子被重複用過不知多少次,可能用膝蓋想你都嫌麻煩。但難就難在該怎麼講,才能把觀眾騙進你的故事裡,津津有味地看完。

倒敘,絕對是個好辦法。

《藥命效應》跟許多好看的普通故事一樣,有個很好的開頭:在超高大廈的頂樓門外,有人死命地敲門,碰碰碰碰碰碰。主角站在陽台邊,把一隻腳往外伸,看起來搖搖欲墜…。我不但想知道是門先破還是主角先跳下去,更想知道為什麼主角會跑到這裡來。

我不得不說,《藥》片導演吸引觀眾注意力的技巧真的很好。酷炫的影像手法以及快節奏的剪接是第一個特色。幾次一鏡到底手法夠炫,用的時機也蠻剛好。片中亦不時出現不屬於主流商業片裡會看到的迷幻影像,很酷。

簡短、精準、又帶點諷刺的主角獨白是第二個特色。《藥》片是部第一人稱的電影,主角的口吻就像《刺客聯盟》或者《鬥陣聚樂部》一樣,有種聰明人玩世不恭的調調。聰明人講話通常很有趣,因為玩世不恭會讓他們顯得更幽默,很容易吸引觀眾的注意。

把「概念」影像化的能力是導演的第三個特色。片中有段主角嗑了藥突然文思泉湧的戲,只見主角坐在房間裡,一堆綠色字母從天而降掉下在主角身旁。然後,落下的字母逐漸組成單字,主角看著一堆單字驚喜地狂敲電腦…。這是不是很像許多寫作者形容的「突然故事就在腦子裡出現,我只是很快地拿筆記下來」?

但《藥》片的確是個普通的故事。如果你把嗑藥換成玩有求必應的筆仙,那麼嗑藥的副作用就相當於筆仙最後要求你用命來回報恩情;而這類的鬼故事,你我簡直從小聽到大,沒什麼了不起的。雖然開頭都一樣,但真正的問題是,下半場該怎麼發展?是出人意外的驚喜,還是作人要腳踏實地的八股道德教育?這也是我看完它的預告片後,心中浮現的疑問。

可惜,《藥》片還是在下半場後繼無力。成也編劇,敗也編劇。

雖然編劇把主角的獨白旁白寫得很棒,但可惜的是劇情本身節奏出問題,令整部電影功敗垂成。問題明顯到我跟同行的朋友看到一半都覺得片子怎麼這麼長,而一部懸疑商業片如果讓觀眾覺得長,那就大事不妙。基本上《藥》片的劇情很符合劇本基礎結構「起轉合」:主角不斷遇到新麻煩,想到點子,執行解決方案。但問題出在劇情裡用了太多「同樣的」起轉合,每個子事件速度差不多,強度也差不多,就像把嗨歌的副歌部份重播一百次,誰來聽都會想吐。這種問題常常出現在小說改編的電影裡,《藥》片同是驚悚小說改編(註),我想大概也脫不了干係。

雖然《藥》片整體成績普普通通,但Bradley Cooper的演出卻令我頗為驚喜。沒想到他既能有醉後大丈夫裡的喜感,也能演活這類小頹廢小聰明的感覺。很期待接下來他會演什麼。嗯,當然我不是期待「天龍特攻隊2」。

至於導演Neil Burger也挺很有意思,他在2006年拍了影像風格強烈懸疑片《魔幻至尊The Illusionist (2006)》之後,拍了部勵志公路片《追夢旅程The Lucky Ones》,我還蠻喜歡的,可惜票房慘不忍睹。這次他重走主流商業路線拍了《藥命效應》,結果美國票房從上映當週的1,800萬,在2週內狂升至5,500萬,而預算呢?不到票房一半!我想不管喜不喜歡,《藥命效應2》還是很有機會跟各位觀眾說哈囉。

(註) 本電影改編自Alan Glynn的驚悚小說「The Dark Fields (暫譯:黑暗視界)」。http://blog.roodo.com/grayhawk/archives/1924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