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for 劇情 - Page 3

《被出賣的台灣》

103 Mins      亞當肯恩   詹姆斯梵德畢克,溫蒂克勞森,刁毓能     《被出賣的台灣》不是一部好電影。   電影片初打出一行字幕,「本片靈感來自真實事件」。但看完電影後我覺得,這字幕應該改成「本片只想介紹歷史事件」。只要對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略有瞭解的人,都可以看出導演在電影放入多少真實歷史事件,只是抹了名字改了身份,再加上導演觀點後便直接放入片中。   也許是本片製作兼自編自演的刁毓能對許多殘酷歷史的情感太過強烈,許多事情是赤裸裸地呈現,加上幾乎不間斷的旁白,就組成這部電影。但缺少了一種抽離再組合的過程,讓電影不再是好看的故事,而流於某種程度的主觀控訴。就這個角度來看,我還寧可它被拍成紀錄片,大方講出導演或編劇觀點,而不是這種以薄弱電影情節加上大量主觀歷史敘述的「偽裝式紀錄片」。   不過其實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衝擊,是在看完電影後。   誠心而論,228、江南案、陳文成案、白色恐怖...,這些事件是人禍而不是天災,因此的確對當時台灣掌權者及民眾心態,有很大的意義及代表性。那麼,這麼重要的歷史,為何在台灣被討論的程度一直只是放不放假,賠償家屬多少,蓋紀念館了事呢?為什麼要把這件事當成性教育一樣,可以知道但不太想多作公開談論?而如果推廣性知識是為了避免只憑胡亂猜測,誤解「性」這件重要的事,那麼為何台灣過去的重要歷史事件,不能當成知識推廣呢?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又不得不說《被出賣的台灣》是部好電影。至少他讓我想起,討論這些重大事件的重要性。希望能看到更多由不同族群不同角度切入的,關於這個台灣邁向民主的關鍵歷史時期。
Continue Reading

《艋舺 Monga》

141 Mins      鈕承澤   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岳,馬如龍,鈕承澤,柯佳嬿 要說這兩年最出風頭的國片,除了《海角七號》外,肯定就是《艋舺》。《海角七號》背後的拍攝背景,老讓我想到知名RPG電玩《太空戰士 Final Fantasy》。推出這款遊戲時,製作公司史克威爾已經窮途末路,到了賭最後一把的地步,若不成功公司大概也就玩完了,因此取名「最終幻想」,沒想到竟一戰成名,遊戲連續出到目前第14代。而《海角七號》呢,魏導演四處舉債拍片,弄到後來根本沒什麼經費可供宣傳,沒想到電影一路狂賣,最後成為台灣史上最賣座華語片。而同為風雲國片的《艋舺》,雖然票房一樣大放異彩,整部片卻是精心設計下的產物。 《艋舺》有偶像有青春有黑道,還有一點點淒美愛情,再加上台灣本土色彩強烈,是注定(或者該說算定)要紅。不過很多地方拍攝手法太刻意,導演全知觀點的風格太強,老是提醒我這是一部電影;再挑剔一些,某些使用插入曲的橋段也很老派,老派到有點無趣。而若要說歹路不可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覺得《新宿事件》演繹的更好。 《艋舺》劇本的確用心,有出人意料之處,不像其他同類型作品大多無腦,打殺一陣再來個哀痛欲絕人死不能復生;但問題是某些關鍵伏筆埋得實在有點敷衍,像是交代了事,於是後面需要挖出來爆的時候也就是喔喔喔,有點吃驚但不是太震撼。 整部片裡我最喜歡阮經天跟陳漢典,他們倆都真的很像流氓。阮太有魅力了,有體格有臉蛋,演得也自然;陳則是把小癟三演到骨髓裡去,很棒,只是他應該不想從此定型都演這種角色。當然馬如龍的流氓老大也演得好,台語口條道地,穩住全片江湖兄弟的調調。總地來說,《艋舺》無疑是部精彩的商業片。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但絕對能抓住多數人目光!
Continue Reading
值得一看

妥協的災難 –《毀滅效應 (Good)》

  96 Mins      文森提艾墨林    維果莫特森,茱蒂懷塔克 一個好看的故事需要衝突。在《毀滅效應 (Good)》這部電影裡,主角面臨許多不同的人生難題與抉擇,隨之而來的一次次衝突矛盾,的確讓我印象深刻。     從堅決反對加入納粹黨,到成為該黨樣版人物;從堅持在婚姻裡該不離不棄,卻演變成因外遇而離婚;從對好友的義氣相挺,變成了以自保為先的唯唯諾諾…,這些巨大的轉變不但構成了一部好看的電影,也讓我們見證了軟弱能帶給一個人的人生多大的災難。剛強冷硬的英雄令人崇拜但不一定值得看,反倒是人性的軟弱、掙扎、沈淪、突破,才是能看見劇本巧思之處。     約翰(維果莫天森 飾)在大學裡擔任教職,教的是文學。但因受到納粹政權的影響,處處風聲鶴唳,教學內容也被干涉,只要稍微敏感的題材學校便禁止傳講。而如此獨裁的作風及限制人民自由的行為,令約翰對納粹感到十分厭惡。一日,某位核心高官竟約見約翰,將他的作品大大賞識一番,招其入黨並賞以官位。原本很可能替約翰惹來文字獄的文學背景,卻讓他飽嘗權力滋味,得享榮華富貴。想想,你最討厭的人,竟然會是你最自豪最重視領域上的知音?而如此可怕的荒謬,便一步步將故事推向巨大的悲劇。     後來,約翰與妻子離婚,另娶了外遇對象,年輕貌美的學生。他在學校裡的升遷也隨著加入納粹而平步青雲。好友墨理斯與他因為入黨問題而起了爭論,約翰回答:「我在黨(納粹)裡面也不錯:我認不認同他們並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們現在掌權!」但自己的認同與否確確實實是重點:倘若每個人都能堅持自己的不認同,局勢就有機會改變。也是從這次的爭執起,約翰與好友便漸行漸遠,走向完全不同的人生。     安(茱蒂懷塔克 飾)是約翰的年輕學生,她從情婦變成正房,是整個故事發展裡非常關鍵的人物。幾乎是從頭到尾,所有安說的話,都是幫助約翰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找出藉口好做他原本不容許自己做的事。     當她愛上約翰想展開追求她說:「重要的不是理念,是人。我想跟著你。」當約翰反對學生盲目地上街遊行時她說:「盲目是不好的;但充滿活力沒什麼不好,只要有人加以引導。」當約翰已身為納粹一員,必須在夜晚上街鎮壓暴動時她說:「你今晚上街的目的是控制大家情緒不要暴動,這樣才不會讓人受傷。…你看看,你穿軍裝很帥。」當約翰意識到暴動非同小可,想把握最後機會把好友偷渡出境時她說:「你要為你的朋友犧牲到什麼時候?正常有腦子的猶太人,早就該走了…」後來,安還去告密讓約翰的朋友被抓走。她口口聲聲說愛約翰,但卻巧妙地驅使約翰做了所有不想做的事。她愛的是約翰嗎?抑或是聽從自己改造下的約翰?     此外,在故事的發展中,只要重大事情發生,約翰就會幻聽。導演欲暗示觀眾,約翰在現實生活裡做的決定,其實違反或壓抑了自己內心的道德良知,但他卻又無法突破現狀。用「不知從何而來,卻清清楚楚地存在著」的幻聽症狀隱喻著「主角內心在吶喊」,確是十分貼切。而故事最後的結尾,主角又幻聽了。這場戲震撼力道很大,而其力道便是來自影片前段的細細鋪陳。…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