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for 影片速查 - Page 60

「一點都不玄」– 赤眼玄機(Red Eye)

身處三萬英呎的高空,有人威脅要殺掉你的摯親,你該如何走下這架致命的班機?這就是「赤眼玄機」的故事大綱。如何,很簡潔有力吧?直接切入懸疑重點,不需太多解釋、鋪陳,導演跟觀眾都明白,飛機上的生死決戰才是重點。電影開頭的十多分鐘的確也做到了前述效果,算是合格。     不過,這年頭不曉得是不是歹徒看多了好萊塢的英雄片,也喜歡搞個人式的恐怖活動,《空中危機(Flight Plan)》也是一樣。可英雄注定是一個人就可以成功的,像「空軍一號」打不死的哈里遜福特,一個人就可以搞定全局,既打歹徒又開飛機,這不是人人都可以學的呢!於是我們看到了本片中可憐的兇手,一個人孤注一擲地上了飛機跟女主角周旋。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女主角可以打機上電話到飯店去更改國防部長的房間。偏偏電話又很不爭氣,時通時不通地很不給兇手面子。     至於接下來的種種荒謬發展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只要隨便舉一樣就好:當最後大決戰時,兇手竟然只有一把刀沒有任何備用槍枝,反倒是「應該」很可憐的女主角跟她爸人手一槍?凡此種種,實在很難說服我兇手是職業的,他比較像是暑假來打臨時工的吧?這種計畫不周的爛兇手(雖然這不是他的錯,應該罵編劇才對),怎麼可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看完上面這段,一定有人不服氣。電影除了劇情以外,總還有別的可談吧?是啊,「一般」的電影是有很多可談的,但驚悚、懸疑片如果不驚悚懸疑,那其他的表現再出色也是白搭。就像一台汽車外觀、車內配備再好,可是開不動有什麼用?     上映之前,本來衝著導演的名氣(Wes Craven,「驚聲尖叫(Scream)」系列的導演)我想這部片一定不賴。結果啊…,看完片我最大的疑問是為什麼WesCraven會接下這麼失敗的劇本擔任導演?     (註) 這部片的英文片名「RedEye」原是指飛機夜航班次,意指女主角搭上的那架班機。
Continue Reading

「人物描寫出神入化」– 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我對西部牛仔的電影實在沒啥興趣,會去看斷背山90%是因為這麼熱門、這麼有名的片,對有志寫影評的人而言,不看實在有點說不過去。本來覺得會是一部很悶的片,結果大出意料之外— 是部節奏很流暢的片子!哈,李大導演讓我大出意外已經是第三次了…。
Continue Reading

「它,抓不住我」 — 機動殺人 (Taking Lives)

「我要變成你!」一名恐怖的連環殺人犯不斷地犯下駭人聽聞的命案,他觀察、跟蹤、殺死每名被害者,將其毀容然後易容偽裝成被害者,若無其事地過生活,體驗各種不同的身份。這就是「機‧動‧殺‧人」。     FBI探員與連續殺人狂爾虞我詐的鬥智,自「沈默的羔羊」以來幾已成為經典範本,以此為基礎設定的驚悚電影可說不計其數,而這也是我必看的類型之一。那種跟看不見的兇手較勁、沈默而危險的片刻,那種令人不安的草木皆兵,無時不刻揪動你的每一根神經。而「機動殺人」有安潔莉娜裘莉、伊森霍克主演,看來會是值得一看的好片。結果呢?     「拍電影很貴,所以電影裡每個鏡頭都有其用意,導演不會隨便亂拍,因為那都是錢。」對於這句話,我深信不疑。不過導演不但要知道想讓觀眾感受到什麼(或許也有人在創作時完全不考慮到觀眾這一環,那就另當別論。),他也必須考慮到觀眾的反應,這樣才不容易落入「閉門造車」的陷阱。拍藝術、實驗電影,閉門造車是很OK的;但如果是拍給一般觀眾看的片子,那可就不太妙。機動殺人,正犯了這毛病。     在看片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有點怪怪的,卻又說不上來。這種敘述智慧型罪犯,需要抽絲剝繭的故事,109分鐘其實不算長,但我卻好幾次覺得不耐煩。也許是因為某些劇情上的安排不盡合理,使我無法融入故事之中 – 例如: 都已經決定要讓曝光的證人遠逃國外,卻讓他一個人待在家裡收行李,一點也不怕兇手突然出現? 用證人做餌來誘補犯人的現場,竟然警力佈置薄弱到只有兩三個人?這簡直就是突然遇到犯人的遭遇戰,根本不像事先佈置的誘捕行動!     諸如此類的劇情設計,會讓觀眾覺得荒謬不合理而無法集中注意力,那麼,之前費盡心思營造的氣氛就白白浪費了。在DVD的幕後訪談裡你可以看到導演畫的分鏡圖詳細的不得了,跟拍出來的效果幾乎一模一樣; 甚至連導演自己都說了「不可以讓觀眾分心,否則會失去效果」,所以片子會這樣絕對不是導演「一時疏忽」,而是的確無法掌握觀眾心理。     也或許導演與剪接師不合是另一個原因?從訪談中剪接師談畫展上安潔莉娜裘莉發現疑犯的那段該如何呈現,妳就可以知道她很有想法。她說「該考慮的是,在安有反應之前,妳要讓她按兵不動多久?她看到Hart這個角色應該有反應,但是應該內斂一點,然後開始懷疑他,而且不是馬上就動手。」這樣子的設定完全符合安的角色特性;如果立即反應,那簡直成了動作片。     全片出現多次對安的眼球大特寫,這段剪出來的效果是我認為唯一眼球特寫用得好的地方,非常精采。訪談的最後,導演說「有時我喜歡剪接師討厭的東西,她則喜歡我討厭的東西,但在收工前總得做個決定。很慶幸地我是全片權力最大的人,所以出來的就會是我的東西。」我想,也許換成剪接師的意見,這部片會更好。
Continue Reading